当前位置: 首页 > 行业动态 > 正文

过于循古而无创新,即便是苏松派领袖赵左,也只能沦为董其昌代笔

来源 : 顶端新闻    时间:2023-07-11 10:57:49
赵左,董其昌的代笔人之一,他擅用干笔焦墨,笔力遒劲,喜画山水大幅,以势为主,主次分明,布局有序严谨,设色清秀雅致,画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,超凡脱俗的感觉。

明朝建立之初,朱元璋为否定元制,打出了“反元复宋”的旗号,而画院制度的恢复便是重振汉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措施。院体画家只能放弃元人的放逸之风,一味仿古,难有新意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直到宣德时期,宫廷画家戴进、吴伟、谢时臣和蓝瑛的出现。他们学习了南宋画家马远和夏圭的绘画风格和笔墨技法,以写实的方法描绘大自然,将诗、书、画、印融为一体。他们被称为“浙派”,在当时被誉为正宗。

与此同时,民间出现了沈周、文徵明、仇英等人。他们学习了的董源和巨然的绘画风格,也受到了南宋四家的感染,追求的是寻找能够表达画家思想感情的笔墨形式,被人们称为“吴门”,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么逐渐取代了浙派。

《溪山无尽图》局部

历史是不断循环的,画史也同样如此。

吴门画派在沈周、文徵明繁荣发展之后,弱点也慢慢的显露出来。

他们不重视描绘自然景物,主要追求的是笔墨的符号化,这也就使得山水画失去了情感,成为了格式化的东西。

走向衰落的吴门又被松江派取代。

松江派的首创者是顾正谊,代表人物董其昌、赵左、宋旭、沈士充、陈继儒等。

其中,董其昌是最为知名的,但想要深入了解他的作品和思想却需要长时间的解读,只能暂且放下。

我们先来探讨一下“苏松派”的创始人赵左。

《溪山无尽图卷》局部

董其昌最重要的代笔人之一

赵左原本是一位秀才,因为“不喜读儒书”受到官府的处分,于是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赵左,终生不再踏入仕途。

后来他跟着当时的画家宋旭学画,而宋旭是“吴门画派”领袖沈周的弟子。

沈周等吴门画家又都十分推崇五代董源、巨然以及“元四家”的画艺。因此,赵左的山水画是以明代松江画家宋旭为基础,上溯源流。追摹董源、倪瓒笔意,兼采米氏云山与黄子久浅绛法,善用干笔焦墨,长于烘染,水墨润泽,极富神韵。

董其昌非常赞赏他的画,常让他为自己代笔,当然,这在当时已成为了不是秘密的秘密了。

明末学者姜绍书就对赵左的绘画功力十分推崇,认为其并不比董其昌逊色。

为董其昌代笔《秋山红树图》局部

他在《无声诗史》中写道:赵左和董思白为“翰墨友,流传董迹,颇有出文度手者”。

文中用一个词— —“买王得羊”,比喻那些想买董其昌画作的人能买到赵左的代笔画就已经很幸运了。

类似的记载还出现在清代文人程庭鹭的《篛庵画麈》中,书中写道:当今董其昌的赝品泛滥,能够买到赵文度代作的作品,“已为上驷矣”。

他认为,赵左虽然为董其昌代笔,但他有自己的绘画特色,“能自成一家”。

如董其昌款的《秋山红树图》的小页便是赵左的代笔。

一幅绢本设色画,带有明显的赵左笔法风格,即干笔焦墨法。这幅作品大量运用干擦笔法,以渲染出柔和的画面意境,使整体景色都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雾霭中。

总体风格迥异于董其昌的生拙特色,而体现出鲜明的赵左风格。

若将此画和赵左的同名画作相比,能够发现诸多的相似点。

为董其昌代笔《秋山红树图》局部

同名的亲笔作《秋山红树图》

董其昌最大的创作特点是擅长笔墨变化,追求“神似”,不注重“形似”,重点突出事物的内在神韵,因此,其作品中的景物外形和现实中的景物有着较大的差异。

不为物象所束缚,营造出自然景物的形式美,这是董其昌作品的一大特征,即形式化。

同时,董其昌在创作中也不遵循固定的构图章法,从而使景物缺乏立体感,这是其作品的另一个特征,即平面化。

作品整体带有浓郁的生拙感,透露着明显的利家气,淡雅中流露着天真,体现出的雅致情怀和淡泊意境正是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精神写照。

赵左的绘画特点则和董其昌有着较大的不同,他注重画面构思,善于创作长卷大轴类作品,在用笔上,通过反复使用干笔焦墨的方式,渲染出层峦叠嶂的气势。如与为董其昌代笔之作同名的亲笔作品《秋山红树图》。

《秋山红树图》

一幅模仿唐朝画家杨升的重彩之作。

整个画面内容可以分为远、中、近三层:

近景为几株红枫树立于山石之上,运用干笔焦墨打造出山石极强的立体感。

中景为山脚下一间小茅屋,旁边是一道弯曲的小溪,溪水上有一座小木桥,一文人拄杖漫步在桥上。

远景为一块块长方形大石构成的峭壁,直插云霄,构成画面的背景。

在画面的右侧留有大面积的空白,和交错的景色形成对比,衬托出山峰的险峻。

整个画面的布景多而不乱,山峰的陡峭与气势和山下人物的悠闲形成鲜明对照。同时,画家采用反复渲染的笔法营造出朦胧之感,增添了画面的淡逸意境,更显出人物内心的恬淡,使整个画面充溢着淡泊致远的韵味。

《雪窦山图》

由此可见:赵左重视构思,遵循古制,态度严谨,有独特的风格;而董其昌则更加随意洒脱,不拘泥于古制。

但相较于董其昌,赵左更加注重构思山水布局,遵循宋人图式,以营造高深的意境。同时,用干笔焦墨渲染气氛,追求元人清逸平淡的意韵。

也正因为过于师古,他的笔墨缺乏董其昌的灵动和生拙意韵,创新性不足,无法形成鲜明的特色,这也是他只能为大家代笔而自身难以成为大家的根本原因。#博物馆顶好玩##顶端精读##国粹#

END

一幅画作,一个故事;一篇书法,一种心境。

方寸之内,黑白之间,画身边风景,书生活滋味。

X 关闭

精心推荐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西方建筑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7   联系邮箱:5 626 629 @qq.com